从齐鲁大地到青藏高原,山海虽远,医者仁心无界。2025年3月,我有幸成为山东省第六批医疗援青人才团队成员参加此次援青工作,并被安排到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开展为期1年的支医帮扶。半年期间,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让我收获满满。
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海拔约3000米,这里的医疗水平相对薄弱。初来此地时,我经常感觉头疼,并伴有失眠等症状,听当地人说这是正常的高原反应,我也深知,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于是我努力克服身体的不适,第一时间投入临床一线。
我经常跟随医疗队到当地农村、社区对群众进行义诊及健康宣教,活动中我发现,受高原环境影响除了内地常见的冠心病、心律失常等疾病,肺源性心脏病成为影响群众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许多患者无法得到及时规范的干预,我利用自身专业积极为群众诊治的同时,还主动宣传科学保健常识,努力回应每一个藏在眼神里对健康的期盼。
在一次义诊中,我碰见一位六十岁的牧区大叔,常年反复胸闷、气喘,按冠心病治疗不仅效果欠佳,近期下肢水肿还越发严重,我通过询问病情、查体情况,结合患者化验检查,诊断患者为肺动脉高压、肺心病、心力衰竭,我从居住环境、用药调整等方面给予建议。仅一周时间,患者的下肢水肿得到明显改善,两个月的随访中,了解到其胸闷、气喘症状也得到有效缓解,为大叔感到高兴的同时,我也倍感欣慰,充满了成就感。
帮扶期间,我定期同当地医护人员开展业务学习,从心电图的基础知识到除颤仪的使用,从心内科常见疾病的指南培训到全院疑难病例讨论,助力提升当地医护人员的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在业务学习过程中,我也把工作以来积累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了回顾归纳和系统总结,也发现了自身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
为了顺利推进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的胸痛中心建设,我将我们临清市人民医院建设胸痛中心的理念和思路运用到该项工作中,从胸痛中心的规划布局到制度建设,从模拟演练到实际操作,每一个环节,我都倾囊相授,因为我依稀记得临行前院领导的殷切期望,依稀记得自己许下的工作承诺。在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仅用3个月的时间,便通过了青海省胸痛中心的验收及挂牌,并计划于今年11月接受国家胸痛中心验收。
在山东医疗援青帮助下,今年7月底,海北州唯一一间导管室在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成功投入使用。我积极分享我院心血管介入诊疗的先进经验,首月即成功开展了冠状动脉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至此,海北州的心血管疾病进入介入诊疗阶段。
从“输血”到“造血”,从“帮扶”到“共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与当地医护人员紧密合作,努力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的心内科团队,为海北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贡献更多的临医力量,让临医经验在高原“开花结果”。
心内科援青医生: 宋金钊